
文|李鸿武
2025年10月23日,伦敦格林威治。吉利汽车携纯电车型吉利国际EX5正式登陆英国市场。对外界而言,这或许只是一场普通的海外上市活动;但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它更像是一场象征意义极为深远的“成人礼”。
英国是全球最成熟、监管最严、标准最复杂的汽车市场之一。在这里实现销售、服务与认证的全流程本地化,不只是产品层面的合格,更意味着在制度、合规与社会信任体系上的全面认可。对于任何一家中国车企而言,这一步都是通向全球主流市场的“高门槛”,也是衡量品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这背后是一场长期布局的结果。吉利并非突然闯入英国,而是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深耕英国汽车工业的土壤。早在2006年,吉利就已投资英国LEVC,在考文垂生产出标志性的零排放出租车TX5;此后又先后投资Lotus与Aston Martin,将英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基因与中国的制造与创新结合。近二十年来,吉利持续深耕英国与欧洲市场——从研发体系到产业协同,从资本布局到品牌共建——一步步完成了由“进入市场”到“融入体系”的跨越。
展开剩余75%支撑这一切的,是扎实的体系能力与技术底座。吉利已构建起“五大设计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区域、五大能源技术形式、五大AI智能生态圈”的全球化战略体系;过去11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公司在智能化领域持续突破,拥有中国车企第一的23.5 EFLOPS综合算力,L2级以上辅助驾驶车辆超过850万辆,累计行驶数据逾百亿公里。今年6月,吉利智驾团队在被誉为“自动驾驶算法奥林匹克”的CVPR挑战赛中夺得世界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AI成为汽车行业底层竞争力的时代,合规不再只是法律要求,而是技术通行证。吉利在英国等严苛监管环境中,建立起面向国际规则的合规实践样本,通过AI智驾验证、算法训练和数据治理,形成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化能力体系。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正在从产品输出,迈向算法、算力与治理输出的全新阶段。
如果说技术构筑了吉利的“硬实力”,那么销量的跃升则是这一体系能力的直接印证。最新消息显示,2025年10月,吉利单月销量突破30.7万辆再创新高,其中新能源17.8万辆,同比增长64%,渗透率升至58%。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吉利银河在上市29个月累计158万辆的基础上,提前达成年销百万目标,成为中国新能源品牌中最快迈过“百万门槛”的样本。
与之呼应的是海外市场的加速:10月出口4.16万辆,同比增长23%,新能源车型占比约三分之一;年内海外累计销量已超33万辆。无论是英国上市的吉利国际EX5,还是印尼的银河星舰7 EM-i本地量产,以及马来西亚宝腾e.MAS体系的协同落地,技术、制造与渠道正在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吉利也在全球范围内同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与长期价值建设。公司提出2045年碳中和目标,截至2025年上半年,单车降碳23.5%,累计降碳9.7吨,并获得MSCI ESG评级AA(行业领先)。在伦敦这个世界金融中枢,吉利正以透明的治理、稳健的经营和可持续的价值兑现,建立跨国资本的长期信任关系。
全球化的真正考验,从来不是速度,而是定力。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以惊人速度实现了“规模出海”;而今天,以吉利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以更深层的制度融入与文化自觉,进入全球化的“信任时代”。
格林威治之夜,吉利没有喧哗的口号,也没有价格战的噱头。它更像是一场安静而坚定的登场——在安静中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正在从市场扩张转向制度融入,从短期增长转向长期信任。而真正的全球化,也不只是让产品抵达世界,而是让世界接纳它背后的体系与价值。
正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所言:“我们深知,无论是AI重塑出行,还是全价值链降碳,非一日之功。吉利将以长期主义深耕技术、坚守责任,也盼与各界携手,共同推动全球化汽车产业迈向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早已指出,建立全球型企业,首先要建立全球型的企业文化。在他看来,全球化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共识——能跨越国界、信仰、语言与肤色的组织精神。今天的吉利,正试图在智能科技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既要以AI重新定义汽车,又要以文化理解世界。
从这个高度来看,吉利式全球化,正在书写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慢逻辑:不以速度取胜,而以信任立身;不以价格争雄,而以制度扎根;不追逐一时的热度,而追求被长期理解的力量。这配资网官网网站,也许才是中国汽车真正驶向世界的开始。
发布于:北京市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