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24日,是中国和韩国建交33周年纪念日。今年的庆典周期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韩国光复80周年,各类主题活动极其丰富。8月下旬,中国驻韩大使馆举行了主题电影展。戴兵大使与多位曾经在中国从事独立运动的韩国抗日志士的后代,以及韩国主要友好团体、新闻机构负责人、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开幕式。
8月21日,戴兵大使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韩民国光复80周年”中韩电影展上致辞。作者供图
戴兵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少数国家和势力出于地缘政治目的,蓄意篡改、歪曲二战历史。中国、韩国和所有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国家对此绝不接受。一个健康稳定、持续深化的中韩关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方愿与韩方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而在上海的相关主题活动中,人们缅怀了韩国独立运动中的光复军功臣、曾任高丽大学校长和韩国社会科学院理事长的金俊烨。他出生于1920年8月26日,那时朝鲜半岛已为日本所吞并。金俊烨年少时被迫学习日语,并到日本留学。1944年,他被强征入伍,成为侵华日军的学生兵,并被派驻到中国徐州。因为不愿意向无辜的中国老百姓开枪,金俊烨与同乡一道冒险逃离日本军营。在逃避日军搜捕的历险过程中,金俊烨为中国敌后武装营救。彼时,在华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已建立抗日光复军;金俊烨随即成为光复军总司令官李青天的副官。
金俊烨先生的在华抗日斗争和独立运动回忆录《长征》。作者供图
金俊烨参加了对侵华日军的武装斗争,并协助策反在日本军队中服役的韩国籍士兵;在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也有不少突出的贡献。他是在重庆的收音机里听到了日本投降的喜讯。热爱中国的他,在日本投降后,进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中国史。他还被当时的东方语言专科学校聘为外教,带教了第一批中国籍的韩国语学子,其中就有后来的北大教授杨通方。
光复军战斗时期的金俊烨(中)和中国战友合影留念。作者供图
1948年第一批韩语学生毕业时,受当时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之托,金俊烨挑选杨通方在内的3名学生赴韩国汉城大学留学。没想到刚去一年半,朝鲜战争爆发。后来,杨通方被当地的华侨组织解救,送回国内;金俊烨则南下釜山避难,师徒就此于1950年底失散。但缘分天注定,30年后在夏威夷大学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金俊烨注意到来自北京大学的代表里有杨通方的名字。回忆往事,金俊烨不禁老泪纵横。他原以为爱徒已经在战争中亡故,并为此自责30年。1991年在师徒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成立了我国首家韩国学研究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金俊烨(前排左四)在南京任教期间的留影。作者供图
笔者最初便是通过杨通方教授知晓了金俊烨先生的在华事迹。当时笔者有幸参与中韩建交谈判中关于展开人文交流的相关工作。1993年秋,笔者去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外语便选择了韩语,在课堂上结识了金俊烨先生。之后,笔者和金老先生的交往持续了十多年。
1993年春,位于上海马当路上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正式宣布对外开放。而笔者则应金老请求,展开了系列跟踪研究,考证大韩临时政府在华的所有旧址。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上海沦陷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被迫撤离,先后流亡到杭州、镇江、南京、长沙、广州、柳州、綦江和重庆,即传说中的“九大首都”。
韩国影星宋慧乔捐赠给浙江海盐金九避难处纪念堂的金九先生浮雕像。作者供图
在这个考证过程中,笔者还曾经到韩国多个城市,拜访了当时还健在的独立运动志士。金俊烨先生也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又应独立运动志士的普遍要求,我增加了对上海虹口和浙江海盐的独立运动英烈事迹的研究。于是,就有了上海虹口的鲁迅公园尹奉吉义士纪念堂和浙江海盐的金九先生避难处纪念堂。后来,金俊烨先生还介绍我结识了金九前辈的孙子金扬,后者在2006年出任韩国驻沪总领事。
韩国独立运动志士尹奉吉在虹口公园行动前的留影。作者供图
笔者曾经陪同金总领事祭奠过尹奉吉义士,后者曾是金九领导的“韩人爱国团”团员。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的日本军方庆祝天皇诞辰仪式上投掷炸弹,炸死日本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时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断右腿。而现在,笔者只要看到1945年9月2日重光葵以日本外相身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照片和视频,都会想起尹奉吉义士的不朽功绩和金俊烨敦促我研究的往事。
2011年初夏,韩国独立运动志士金俊烨与世长辞。在韩国知名媒体《中央日报》的讣告新闻稿中,他被冠之“最后一名光复军”的称号。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配资网官网网站
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