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俄罗斯替中国挡子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赢麻了”,“中国最不希望俄乌停火”……说这些话的人不长脑子!这种话说多了配资网官网网站,就成了敌对势力攻击我们的把柄。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无果而终,俄乌战火仍要继续打下去。
于是,国内一些网络媒体或街头巷尾时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俄乌打下去对我们有利”,有的说,俄乌冲突会让美国身陷东欧战场,没有精力对付我们。有的说,俄罗斯受到美西方顶格制裁,只能掉头向东,我们可以趁机占领俄罗斯市场,“闷声发大财”。有的说,我们应该军事援助俄罗斯,俄罗斯不能倒。
阿拉斯加美俄首脑会晤
此种言论,看似机巧,实则误国误民,更严重背离我国“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劝和”就是力主和平,和解,停火、不打仗。
为什么说“中国希望俄乌打下去”的言论站不住脚呢?
首先,俄乌冲突“会牵制美国对付中国”,纯属幻想。
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早已成为国家战略,在俄乌冲突前就确定了,并不会因俄乌冲突而改变。或者说,有没有俄乌冲突,美国都要对中国下手。
拜登政府一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一边在印太拼凑“遏华小圈子”,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其“两线作战”的野心昭然若揭。
特朗普政府对我干的科技封锁、关税打压、军事围堵、周边搅局、舆论抹黑等坏事儿还少吗?他们因为俄乌冲突而停止对我下手了吗?
没有!
俄乌冲突
事实上,俄乌冲突并没有消耗华盛顿多少战力,相反美国从俄乌冲突上赚得盆满钵满。美国的军火商不光从乌克兰,还从欧洲各国赚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美国对乌克兰的赞助,变成了乌克兰矿产开发协议。北溪管道被炸,欧洲缺少能源,只能高价从美国购买。东欧的战火,让欧洲的企业和国际投资纷纷转向美国。
所以说,俄乌冲突牵扯了美国的精力,让他们腾不住手来对付东大,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
其次,“俄罗斯替中国挡子弹”,纯属瞎掰。
俄罗斯和欧洲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是地缘政治造成的。以前是华约和北约直接对抗。华约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想加入北约,但被拒之门外。北约想第6次东扩到乌克兰,准备把大炮架到圣彼得堡的家门口,这让俄罗斯感到极大不安,所以才爆发了俄乌冲突。
所以,俄乌冲突的根子是俄罗斯为确保自己国家安全而战,并不是为中国挡子弹。
那种“挡子弹”以及“俄罗斯不能倒”的言论,是俄罗斯向中国要军援要支持的一个托词,我们切不可跟着他们瞎吵吵,如果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
第三,俄乌冲突让中国“闷声发大财”,纯属无稽之谈。
俄乌冲突打响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上万项制裁,许多企业、项目撤出了俄罗斯,中国趁机填补了俄市场,这是事实。
中俄贸易额在俄乌冲突前(2022年)为1900亿美元,2024年增至2448亿美元,增长约1.3倍。
同时,由于北溪管道被炸,传统的化工、石油、汽车等高耗能项目纷纷外迁,美国和中国成了两大首选地。如德国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迁往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电价便宜,和俄乌冲突并无太大关系。
第四,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彻底倒向东方”,这话说满了。
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彻底看清了美西方的嘴脸,重压之下俄罗斯彻底失去对美西方的幻想。
为了经济发展,为了能活下去,俄罗斯不得不“向东看”,做出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市场,加快对华输油输气管道建设等等。
但俄对华戒备心理从来没有消失。如天然气管道刻意绕道蒙古、中欧班列无端遭查扣、中国重卡在俄突遭禁售、对越南印度等国的军售不断——这些绝非“全面倒向东方”的暖流,而是防备之心的凛冽寒霜。
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对中俄关系说过,中国既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不是朋友,中俄只是恰好走到一起的同路人而已。
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一直是“劝和促谈”,不是“盼打企乱”,更不是“拱火浇油”。
“盼俄乌打下去〞这种言论,如果是民间调侃也就算了,如果解读为官方立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无异于为西方抹黑中国递上“叙事”炮弹,不但损害中国道义感召力,更可能引火烧身,使我国成为国际社会眼中不负责任的“潜在受益者”,极大压缩我外交斡旋空间,最终危及自身安全环境。
俄乌战火灼烧的是人类共同福祉,中国立场始终清晰坚定——“劝和促谈”。那些“趁乱取利”的短视喧嚷,只会模糊我们的道义坐标,阻碍和平进程。
此话不可说配资网官网网站,说多了便成了把柄。
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